《食物的歷史》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著

韓良憶譯

左岸出版 定價:NT350

 

文/RG23

  左岸文化12月將獻上知名歷史學者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的絕妙好書食物的歷史。從本期開始,電子報將一連四期轉載第一章部分內容,讓左岸讀者們先睹為快。

  此書被《紐約時報》評為:「一本令人驚嘆的博學之書,許多趣味的內容讓人大開眼界。」評論者更將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比擬為吉朋、湯恩比、布勞岱爾等歷史學大師以及傳奇美食作家布伊亞─薩瓦蘭。

  究竟這位享譽國際的學者如何從食物中嘗出歷史的況味?為何他要將食物史區分為八大革命?就讓我們跟著他先從吃「生蠔」開始吧!

 

火帶來了改變

(摘自第一章〈烹飪的發明——第一次革命〉)

  牡蠣不是用來吃的。你在餐廳裡常可見到挑剔的吃客撥弄著牡蠣,要麼把包在棉紗布裡的檸檬擠出汁來,淋在牡蠣上,要麼在上頭澆點怪味醋,要不就灑上幾滴紅豔豔的塔巴斯可辣汁(tabasco),或別種辛辣得叫人雙眼發直、喉頭為之一嗆的辣醬。這可是存心挑釁的舉動,用意是要刺激這些雙殼貝,使牠們在臨死之前迴光返照。這不過是小小的一番拷打,你偶爾會覺得看到受害者的身軀扭動或退縮了一下。接著,吃客舉起匙和杓,撬開殼,讓牡蠣脫殼而出,滑進彎曲清冷的銀匙中。他舉起這滑溜溜的軟體動物,送至自己的唇邊,牡蠣的光澤和餐具的銀光相映成輝。

  大多數人喜歡這樣吃牡蠣,然而這卻表示,他們因此喪失了完整且真實的牡蠣時刻。你應當拋開那些器具,將半邊殼舉至嘴邊,腦袋朝後一仰,用牙齒把這小傢伙從牠的巢穴裡一刮而下,嚐嚐牠帶著海水味的汁液,讓牠在舌上稍微停一下,以便味蕾玩味玩味,接著才將牠生吞下肚,你要是沒這麼做,可就硬生生錯失了歷史經驗。長久以來,吃牡蠣的人都是這樣來品嘗殼內那略帶腥臭的強烈味道,並沒有淋上可以去腥的芳香酸調味汁。高盧詩人奧索尼烏斯(Ausonius)就愛如此食用「這甘美的汁液,其中混合了妙不可言的大海之味」。有位現代的牡蠣專家則是這麼說的,你旨在接收「大海銳利的直覺,以及所有的海草與和風……你正在吃大海,就這麼回事,只不過在魔法的點撥下,有股奇妙的感覺自那一口吞下的海水中逸散而出。」

  在現代的西方烹飪菜色中,牡蠣有其獨特的地位,不用煮也不必宰殺即可食用。牡蠣可是我們最接近「天然」的食物,堪稱唯一足可冠上「天然風味」此一形容詞的菜色,而且這說法當中並無一絲嘲諷意味。當然,在餐廳食用牡蠣時,訓練有素的專家會運用全套的繁文褥節,外加合宜的技術、神聖不可侵的儀式和華麗優美的花招,替你處理好並撬開牡蠣殼。在那之前,牡蠣並不是天賜寶物,並非就生長在岩壁上水漥中任人摘取,而是被養在水底的石板或木頭棚架上,群聚於牡蠣床上,在專家的密切注意下成長,而後由熟手收穫採集。不過,牡蠣卻是把我們和我們的列祖列宗結合在一起的食物。一般認為自有人類以來,我們的祖先就生食牡蠣以攝取營養,而這也正是你吃牡蠣的方法。

  有些人在一把抓起一顆梨子或一粒花生,直接生食咀嚼時,總以為自己聽到梨子和花生在哀叫。你就算跟這些人一樣,還是得承認在現代西方烹調中,除了幾種蕈菇和海藻以外,牡蠣其實可說是最「天然」的食物。我們所吃的蔬菜水果都經過千年萬載以來一代代人類的精挑細選、改良培育,就連直接從樹叢上摘下來的「野生」漿果也不例外。牡蠣則是經過自然淘汰過程留存下來的生物,品種未經人類染指改良,會隨著海域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而且,我們是趁牡蠣還活生生的時候就把牠吃掉。其他的文化還有更多這一類的食物,例如澳洲原住民愛吃木囊蛾幼蟲,趁幼蟲肥嘟嘟的,體內還有未完全消化的木髓,就將牠們自橡膠樹上刮下;北極圈內的涅涅特人(Nenets)把自己身上抓下來的蝨子放進口中咀嚼,「像在吃糖」;南蘇丹的努爾族(Nuer)的情侶,據說則會互相餵食從頭髮現抓下來的蝨子,彼此示愛;東非的馬賽伊人(Masai)生飲從活生生的牛隻的傷口擠出的鮮血;衣索比亞人愛吃裡頭藏有幼蜂的蜂巢;我們則吃牡蠣。小說家毛姆說過,吃牡蠣這回事,有種「討人厭的裝腔作勢」,是「想像力遲頓的人所領略不來的」,而且這鐵定會叫《愛麗絲鏡中奇緣》裡的海象發乎赤誠哀泣痛哭。更甚者,牡蠣算是相當不凡的一種生食,因為牡蠣一經烹煮便美味盡失。英國人會把牠們加進牛肉腰子派的餡裡,裹上培根肉串起來作串燒,或者澆上厚厚一層各種口味的乳酪醬汁,作成名為「洛克斐勒牡蠣」和「默絲葛雷芙牡蠣」之類的菜餚;再不,加進雞蛋裡,煎成中國廈門的名菜蠔煎;或將牡蠣剁碎了,作小牛肉或其他大菜的填料,凡此種種的作法都是為了掩蓋牡蠣本身的滋味。有時,創意食譜還比較成功,有一回我在倫敦的雅典娜神殿飯店吃到一道滿不錯的牡蠣菜餚,牡蠣用葡萄酒醋稍微煮過,上面澆了一點菠菜口味的貝夏美白醬。這類的實驗好玩歸好玩,在美食境界上卻難得能有所超越。

  牡蠣是走極端的案例,然而所有的生食都有迷人之處,因為生食實在是反常的,這顯然是種返祖現象,返回文明前的世界,甚且回到演化史上人類尚未出現前的階段。人類所獨有的奇行怪舉並沒有很多種,烹調是其中之一,之所以稱其為奇行怪舉,是因為如果從自然的角度來看,以大多數物種攝食營養的方式為標準,那麼烹調還真是奇怪的舉動。史上最漫長且最不走運的探索之一,就是追尋人類本質的這趟旅程,人們汲汲於探究到底是什麼特質使人之所以為人,使人類在集體上有別於其他動物。這項追尋卻始終徒勞無功,迄今只有一項可被檢驗的客觀事實將人類與其他物種區分開來,那就是,我們無法和其他動物成功交配,其他一些所謂的人類特質,要不令人無法接受,要不就難以令人相信。有些說法聽來可信,卻不夠周全。我們大言不慚地表示「意識」乃人類所獨有,卻不很明白「意識」是個什麼玩意,也不知道其他動物是否擁有「意識」。我們宣稱唯有人類擁有語言,可是倘若我們有能力和其他動物溝通,牠們大概會反駁這個說法。我們在解決問題這件事上頭,算相對的有創意;我們算有適應力,能居住於不同的環境。我們使用工具──特別是使用飛彈時,手還算靈巧。我們在創造藝術和具體實現想像力這兩件事上頭,算有雄心。就某方面來說,在上述這些事例中,人類的行為和其他物種之間的差距實在巨大,因此我們或可放心表示,兩者的特質確實不同。

  在使用火這件事上,我們的確匠心獨具,雖然有些猿猴經過教導也學會用火,招數卻很有限,就只有點煙、燃香或看著火不讓火熄滅等等,不過這些猿猴一定得經人指導才學得會。同時,自古至今也只有人類會主動地利用火。有不少指標指出人類是具有人性的,烹調好歹也是其中一項不錯的指標,只不過箇中存有個嚴重的限制,那就是,在漫長的人類史上,烹調是晚期才發生的一項變革。根本沒有證據顯示烹調已有五十萬年的歷史,而烹調可能起源於逾十五萬年以前的證據,又無法令人徹底信服。

延伸閱讀

《饗宴的歷史》

海德倫.梅克勒著  薛文瑜譯

左岸出版  定價:NT.250

  • 自由時報週末書選
  •    

    《歐洲飲食文化》

    顧恩特.希旭菲爾德著  張志成譯

    左岸出版  定價:NT.350

  • 中央日報書評推薦
  • 《德國的國歌烏龍》之一

      我第一個親眼目睹的世紀大事──柏林圍牆倒塌──就是烏龍一場。現在先請大家聽聽東德國歌《Auferstanden aus Ruinen》,一面聽歌,一面看烏龍院長講故事:

      東德「社會統一黨」(共黨)眼見示威群眾日增,東柏林一地即有多達五十萬人齊聲高呼「我們要出去!」,迫不得已在 1989年 11月 9日傍晚召開國際記者會。18 時 57 分,主持會議的一位中央政治局委員對著攝影機結結巴巴宣布:「現在我宣讀一張剛剛有人塞給我的紙條」(東德「部長會議」幾分鐘之前草草做出的決議)。其大意為:東德人民均得申請出國,並可於短時間內獲得核准。

      那是東德政府的緩兵之計,但該名政治局委員(Schabowski──夏波夫斯基)在記者一再追問下,於慌亂中順口表示:此規定「立即生效」(實非如此)。電視機前的東德百姓把那段插曲理解成:人民立刻可以自由出境。他們聞之大喜,紛紛湧至東西柏林之間的「布蘭登堡城門」,想碰運氣去西柏林散散步。若是在從前,「逃離共和國」的人會被一槍打死,這回邊境衛兵眼看來者人多勢眾,乾脆撒手不管(反正已無從管起)。

      當天晚上九點,有西德人跑過來通知烏龍院長趕快去看電視。當我看著西德電視台的晚間新聞和隨即出現的特別報導時,禁不住目瞪口呆起來:只見東柏林的人潮不斷湧入西柏林,要不然就像電線上面密密麻麻的麻雀一般站在柏林圍牆頂端(那是我當時的第一印象)。此例一開,即一發而不可收拾。東德人當天半夜快快樂樂走回東柏林之後,第二天乾脆連汽車都出動了。西柏林報紙的大標題是:「東德人佔領了西柏林」;我在哥丁根那個邊界城市外出途中,只見滿街都是長得土里土氣的東德汽車(過來的東德人,每個人都可以領到西德政府發放的 100 馬克零用錢)......約莫半年以後,東德國防部已更名為「國防暨裁軍部」,由一位和平主義者的牧師出任部長。又過了半年不到,兩德在 1990 年 10 月即告統一(在《天窗》中將出現這一段故事較詳細的說明)。哥丁根原為邊陲之地,突然變成了統一德國的地理中心!

      德國統一兩個多月以後,烏龍院長離德轉赴蘇聯出任新職,待了十一個月就在聖誕節碰上蘇聯解體。而蘇聯解體的直接導火線,就是一場共黨保守派的烏龍政變(1991 年八月政變),以及一個只有八根手指頭的酒鬼政客。世界歷史從此完全改寫。(葉爾欽在初中時代從軍營偷出一顆手榴彈,想把它拆開來研究內部構造,從此他的左手少了大姆指和食指──見附圖一。至於他當上總統以後因為酗酒而鬧出的笑話,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述。)

    請待下回分解……

      賀!!《蘭閨寶錄》乙書獲選誠品十一月選書,全省門市79折熱銷。這是一本簡明有趣的婦女史,搭配著圖片,讀起來輕鬆無負擔,歡迎大家前往誠品翻閱!

      最近社會話題紛紛擾擾,博客來也因應這樣的時勢,辦了一個名為「台灣該往哪裡去?」的主題書展,從不同的面向來探討這樣的議題,歡迎各位讀者們,到這裡看看,大家一起來想想,關於台灣的未來!

      周全先生的訪談又來了!

      喜愛周全先生的讀者,或是喜愛News98(FM98.1)「財經起床號」節目的聽眾們,請不要錯過11/25早上八點至九點,陳鳳馨小姐與周全先生對《破解希特勒》乙書的精彩對談唷!

    若無法開啟本電子報,請點選這裡

    Copyright c2005 左岸文化 RiveGauche Cultural Enterprise Ltd.Co. All Rights Reserved.
    T:(02)2218-1417 F:(02)8667-1065 E:[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