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星
索取書訊
 
 
回應本篇文章發表新主題回書貓研究室 所有回應文章
《到處貼的《無有鄉》(有劇情)》
 Ψ 繆思暴肥熊 (2004-12-15 03:45)
或許,說到底,這本書就是一個講述「格格不入」的故事。

而讀完之後,我仍然無法說服自己,故事結局究竟給了讀者一個「出口」,或只是讓一切回到原點——終究無法融入這個世界、一個「生活在他方」的消極原點。


主角理查雖然在倫敦金融界工作,卻似乎沒什麼前景(報告遲交、亂七八糟的工作程序)。雖然因某次旅遊邂逅家境富裕的未婚妻潔西卡,但是兩者的價值觀、對「生命」的看法,其實南轅北轍。例如潔西卡的雙親一直不承認理查是適當的結婚對象、而潔西卡則致力於調教理查成為稱職的「生命裝飾品」;理查只是喜歡 troll 玩偶那種醜怪的趣味,潔西卡則認定那是一種「雅痞蒐集」。潔西卡遵循父母的「美感」,選擇符合時尚潮流的亞麻床單,而理查的浴缸裡竟還有黃色小鴨子玩具(看到這隻小鴨子真讓我覺得Neil Gaiman 惡搞,卻又很想跟理查分享我的鴨子洗澡玩具)。

理查這種「週末陪未婚妻逛街、參觀美術館、吃貴死人不償命的下午茶、只穿未婚妻挑定的衣服」的生活,規律平淡,甚至有些人還羨慕能夠這麼過。這個世界卻因少女Door的出現,在一夜間崩毀。從相對清潔、有序、正常的倫敦上層,淪落到受人遺忘、拋棄的倫敦下層,在下水道與地鐵站之間穿梭求生,只有一個看來不怎麼可靠的奇怪「貴族」、一個總是神出鬼沒不多言的「獵人」同行。心心念念、支撐理查走下去的,只是一個「回家」的執著。

隨著故事漸近尾聲,才恍然明白原來前文有伏筆。獵人的段落有些突兀,緊接的守靈隊伍卻令人想到埃及金字塔內那些側身畫像。獸首人身舉著祭品,列隊而去,幽冥之感令人悚然。

熟悉文學典故的讀者,或許能輕易在書中發現《失樂園》、《綠野仙蹤》、《鏡中奇緣》等等線索,從那句「李小龍加烏瑪舒曼」看出動作片。據我讀 American Gods 的印象,書中恐怕也藏有很多經典歌曲的典故(我就懷疑那個吸取生氣的Velvet族女子Namia可能取自Velvet Underground)。以倫敦地鐵為譜的故事架構,還有消失的亞特蘭提斯,更清楚揭示關於城市的想像。存留與廢棄、地上與地下、光與影,時間、記憶、夢境、真實,這些背反的元素交織層疊,讓讀者看見一個飽和的畫面。我曾說Philip Pullman的文字節奏好似電影,閱讀當中畫面便一個個流過腦海。而Gaiman的文字更為具體,甚至更為強迫,顯得有點暴力了。畫面之鮮明、節奏明確,彷彿被安裝某個影像檔案,腦子只是一個儲存容器,受命播放Gaiman導演的戲劇。


讀畢之後,回到卷首的引文。在臺灣,Chesterton似乎是偵探推理小說作家,但其實他還是宗教倡論者。這幾句引文出自他某本推理小說。在我看來,覺得多數人都選擇到St. John`s Wood 那樣的地方。原本的理查也是。他想要的是一個平坦、溫暖的世界。最終,卻拋棄心心念念想回去的家、想得到的世界,擁抱倫敦下層。倫敦下層變成他心靈最終的歸宿、故鄉。

倫敦下層無疑是暴力的。理查便說,倫敦上層的人根本無需學會下層那種爭鬥。
只是爭鬥的層次不同。上層是精神與心思的爭鬥、不誇張的流血,下層則明白誇耀身體暴力,展演生死交關,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鬥中,人類回歸到原始狀態。

外在不斷「進步」的時候,我們內心渴求的是久遠之前的蠻荒直接嗎?理查覓得前去倫敦下層之路,而我們呢?
我們心中的這塊地方,究竟在哪裡?是不是真的能找到?

或者,倫敦下層真的存在嗎?倫敦下層對於現實的人而言,是一個被遺忘拋棄的地方,這是不是隱喻一個死亡?或者難以得到的?我們終究難以得到平靜?

這麼說來,彷彿又是一個精神烏托邦的故事了。
回應本篇文章發表新主題回書貓研究室 所有回應文章
到處貼的《無有鄉》(有劇情)  繆思暴肥熊 (2004-12-15 03:45)
 
回書貓研究室 書人公聽日記
 
Copyright (c) 2002 Sino Cultural Enterprise Ltd.Co.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2-2218-1417 傳真:02-8667-1065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