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星
索取書訊
 
 
回應本篇文章發表新主題回書貓研究室 所有回應文章
《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Ψ Wolf (2003-04-18 09:07)
我一直認為鐘錶是種神奇得近乎荒謬的東西。

將一個發條鐘拆開,它會分解成看來似乎不難理解的軸承、大小不一的齒輪、形狀各異的金屬片,以及蝸旋著的發條圈圈。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居然彷彿能夠承接來自宇宙運行的訊息,將四季更迭、潮汐漲降、日月升落這類天地運轉的規矩,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容器中,用一種更細微、也更精準的方式向我們呈現,甚至還能控制我們的作息規律、飲食起居──這難道不是一種現世裡的魔法?

就像《發條鐘》這個故事。

Philip Pullman 的《發條鐘》裡,絕大部份的角色、場景,都是多數讀者熟悉的、常見的;甚至有些情節的推展眼熟得令人說不出到底在哪個故事裡也曾讀過。但這些元素加總起來,卻硬是構成了一個不一樣的、充滿神奇魔力的故事──為什麼?是的,如同發條鐘裡的齒輪上設計了精巧的鉤爪、金屬片構成了巧妙的擒縱裝置一樣,Pullman 雖然應用了許多大家熟知的素材,但卻在細節處靈巧地打造彎曲、將各式常見的零件用罕見的角度組合起來,於是,巨大的命題被濃縮在短短的故事裡頭,神奇得近乎荒謬。

《發條鐘》這本書,大約是以下幾個零件組成的。

照著原來書裡頭的篇章段落,除了前言之外,《發條鐘》這個故事可以分成三個部份。事實上,這三個部份裡的各個出場人物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彷彿位居不同平面的齒輪組,雖然似乎沒有直接地交集,卻間接地左右著彼此的轉動方向。故事從兩個在酒館裡的半調子開始,一個是明天應該要出師但卻沒完成畢業製作的鐘錶學徒,一個是正要向全酒館講故事、但卻還沒想好故事結局的說書人。鐘錶學徒苦惱得想去自我了結,而說書人則樂觀地認為自己一定能夠及時想好結局;沒料到故事說到一半,故事裡惡魔般的博士突然打開酒館大門走了進來。整個酒館的人(包括說書人自個兒)全被嚇跑了,只剩下自艾自憐的學徒繼續喝酒;博士走近學徒,答應要助他一臂之力……

第一部份的故事暫時打住,第二部份開始。

第二部份的故事其實是第一部份裡說書人那個未完故事的補充,牽扯到皇室的祕聞,帶著一種殘酷的童話味道:親王和王妃一直膝下無子,最後好不容易生出了個小王子,卻在面世的剎那嚥下最後一口氣。為了保住皇室的血脈,親王連夜趕往博士的住處,要求博士以非凡的發條技藝製作出幾可亂真的小王子,再將博士設計出來的小王子帶回宮去。除了親王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小王子其實是個發條人;發條小王子慢慢長大,體內的金屬開始生鏽,博士表示,得有個人獻出心來,好讓小王子繼續活下去。親王獻出自己的心臟,小王子於是繼續成長;但當他第二次開始鏽蝕,卻沒有人明白該怎麼救他。第一次親王是以帶小王子到森林去散心為名義,把小王子帶到博士的住處去的,於是皇室命令一個車伕領小王子到森林去,而本來因親王死於非命的前事而提心吊膽的車伕,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小王子遺棄在一個岔路口。小王子茫然地走到一個酒館前頭,故事再度暫停──現在第一、第二部份的故事已經來到同的時空接點,於是第三部份的故事順勢開展。

等等。

倘若把第三部份的故事視為某種「結果」──一如昭告我們生命正一點一滴流逝的鐘錶指針,那麼,前兩個部份的情節鋪陳,大約可以將其視為鐘錶殼子裡頭那堆奇妙的機械。有趣的是,這堆情節零件,也同發條鐘錶內部的古怪齒輪轉軸一樣,看起來明明眼熟得很,卻因為在什麼地方拐了個彎、發生了點什麼不同,於是變得奇妙而有趣。

比如說,在第一部份裡出現的鐘錶學徒和說書人。

由於窮困之類現實原因而無法進行某些活動,但一旦得到外援,則會出現傲人的成績──這種角色其實常見於傳統的童話之中。無法進行畢業製作的學徒和沒把脈絡想清楚就當眾說故事的說書人,乍看之下似乎是這類角色的翻版,但事實上,這兩個人並沒有什麼現實的麻煩,讓他們沒把工作完成的癥結,其實在他們自個兒的個性上頭。而當某種靈感閃現、某種奇蹟成真,他們不但無法像其他的童話主角一樣把握機會看準標的,而是半調子地承接之後,就認為可以一切順利。說書人講出自己的夢境,以為結局就會自動完美地銜接;鐘錶學徒接受了博士的贈予之後心生歹念,而且沒練好控制的技巧;兩個角色的下場,自然也就同童話主角們該有的美好結局大異其趣。

再提到第二部份的親王等一夥貴族。

苦無後嗣的王室、遭禍的王子、牽扯在祕聞中的黑白魔法──這類橋段也常在別的童話故事裡頻繁地出現。遲來的王子在甫出生的時刻便已氣絕,於是親王要求博士製作一個幾可亂真的發條王子加以替代,這樣子的故事開頭後面接續的結局,大約就是因為某個原因,發條王子會像小木偶皮諾丘一樣變成真人,然後英明地治理國家;但在《發條鐘》第二部份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皇妃經歷了難產的痛苦才生下小王子、親王甚至願意把自己的心獻出來給孩子,但在某個層面上說來,他們做這些事的目的是在克盡延續皇朝的責任,同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沒多大關係。純真的發條小王子最後的確有了個不錯的結局,不過,同咱們原來的想像也不大一樣。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發條鐘》的故事裡頭還有些有趣的角色,像微小但重要的零件。

比如說原來存在於說書人故事裡、後來真的出現在酒館中的神祕博士,雖然帶著黑魔術巫師的調調,但在故事中卻是一個不偏不倚不好不壞的超然關鍵;聽見「惡魔」兩個字便會大開殺戒、為了聽歌就會停止動作的發條人偶鐵靈魂爵士,雖然在故事裡似乎扮演著邪惡的工具,但其特性卻透露著單純的特性;原來被親王騙去送死、但卻自己選擇犧牲生命的老男爵、以維持美麗為終生志業的皇妃……這些角色卡進故事中某些特殊的位置,讓這個發條裝置轉出了與眾不同的花樣。

另一個特色,是散在這本書裡各個角落中的小小文字方塊。

這些文字方塊有時補充故事裡沒好好說明的資料,有時對書中角色的某些刻板印象嗤之以鼻;有時像是要替讀書的孩子們維持政治正確思考似地說說道理,有時則世故地對一些看似美好的設定冷嘲熱諷;有時這些文字方塊裡似乎替讀者說出了一些緊張(於是讀者也讀到了自己的緊張),有時這些文字方塊則替讀者們說出了一些稱許(所以讀者也讀到了自己的稱許)。這些方塊巧妙地替整個故事調整了方向與步調,讓它以一種特別但獨樹一格的步伐前進,不但提供了另一種閱讀時的趣味,也將這個故事帶離了八股、調性單一之類的泥沼──而這些地方,正是許多想說些道理的故事容易滅頂的所在。

最後,回頭瞧瞧前言。

Pullman 在前言裡頭提及,使用現代科技的鐘錶幾乎可以視為巫術;而事實上,我認為古老的鐘錶也充滿神奇。雖然現在的科技使用電子零件、振盪晶體,似乎充滿了我們無法理解的力量;發條鐘錶裡的零件運行發條鬆緊雖然是我們可以直接「看見」的,但其中牽扯到的,依然是我們無法直接目視得知的力量:無論是根據發條的形變、齒輪轉動的方向周數,都只是某些驅力的外顯,而不是那種力量的本身。所以我們也許可以這麼想:能夠利用某種看不見的力去達成某些目的,都能夠算是種魔法;而不明瞭這層的人呢?就會像把鐵靈魂爵士拆開檢視、卻認為其中只是一團垃圾的鐘錶師傅一樣,對某種神奇視而不見。

設計、拼湊所有零件以創造神奇,Pullman 寫出《發條鐘》的故事。

所有的情節在上緊發條後朝著命定的終點流去;故事一旦啟動,無論上緊發條的人願意與否,命運都會帶著角色們走向結局。而我不禁想起,如果將 Pullman 發表《發條鐘》這個故事視為他上緊某個命運發條的動作,那麼,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得到的心得感想,是否都同 Pullman 原先設想的一樣?

或者,每個讀者心裡的發條鐘,其實都報出了不同的時刻?

0304180049
回應本篇文章發表新主題回書貓研究室 所有回應文章
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Wolf (2003-04-18 09:07)
 Re: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汪 (2003-04-21 12:22)
 Re:Re: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Wolf (2003-04-22 14:10)
 Re: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巧巧 (2003-05-07 13:17)
 Re:Re: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Flying Cup (2003-05-13 12:24)
 改編電影 Wolf (2003-05-13 15:55)
 Re:Re:日常零件神奇鐘──關於《發條鐘》 ㄚ楠妹妹 (2003-06-14 22:08)
 
回書貓研究室 書人公聽日記
 
Copyright (c) 2002 Sino Cultural Enterprise Ltd.Co.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2-2218-1417 傳真:02-8667-1065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