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的童年(下)
 
文:女巫

  這三位「野孩子朋友」的際遇,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現實生活中,究竟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是我們一直以為很重要,其實是受到過度重視的呢?

  張詠捷因為熱愛家鄉,寧願放棄台北的工作,回家鄉做田野訪查紀錄,默默無聲,一晃十年。有人感佩,但也有人感到惋惜,她則不太在乎這些,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布萊恩在飛機掉下後,試著告訴自己,他有多麼幸運──因為運氣好,所以墜機時,沒有撞到岩壁,沒有機毀人亡。
  整段求生過程中,許多事物都得重新定位。譬如金錢,在那樣的情況下,鈔票換不來任何東西,最後被布萊恩拿來當柴火燒掉。
  在孤獨與荒涼中,被飢餓包圍時,他願意用他所有的東西換一個漢堡。那時候,食物就是一切。
  再回到都市的他,已不再是從前的布萊恩,不僅對事物的觀察力和反應力大增,且更善於思考。許多人以為他在「落難」過程中,心理受到創傷,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試著說明自己現在擁有的比過去更多,而不是更少,但大人們就是無法理解。

  有人認為,莎賓娜的父母把三個孩子帶到原始部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莎賓娜卻認為,文明生活比森林裡潛伏著更多危險。
  「明天我可能被車輾過,或者死於一場意外;我的孩子可能被綁架、被虐待、被謀殺。我可能會失去工作、房子、汽車。這一切就不是危險?」
  在她眼裡,身處「富裕社會」中,其實處處受到限制,受到勞工市場的限制、收入的限制、養老保險的限制等等……只不過我們已視為理所當然。
  相反地,莎賓娜的童年所處的原始森林裡,一切黑白分明,非友即敵,部落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並且互相幫助、分享。
  「我有兩個魚鉤,我會給別人一個。我的丈夫死了,他的兄弟會娶我,養活我和我的孩子,為我蓋一棟房子,為我去獵殺。我的父母身亡,家庭或者部落的某個成員會收留我,好好看護我。」
  「簡而言之,兩個世界的區別就在於,森林裡的生活需要支付更多的體力,而文明世界裡的生活,身體上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但是精神上的壓力卻很大。」
  一個地球,兩個世界,莎賓娜就像個活生生從石器時代走出來的女孩,來到廿一世紀的豐饒世界,檢視她的生命經驗,也開啟了我的心和想像。

  「沒有這樣的部落吧?你只是為了電視才拍它的吧?」每當她父親播放那個世界的影片時,總有人這麼以為,因為他們無法相信同樣的時代中,還存在這樣一個偏遠的世界。
在原始與進步,野蠻與文明之間,其實我們還可以有更多思考的角度,和空間。

作者簡介:
《關於女巫》:
  有讀者在問,這隻女巫是什麼樣子的,小編不敢造次,急忙請女巫現身說法,結果得到這樣的回答 …
住在小小山巔上,成天幻想可以呼風喚雨,可惜功力不足,經常凸槌,於是改變計畫去偷所羅門王的指環,但至今尚未成功,只好淪落野人幫中,繼續修練。
本派女巫乃千年祕傳,襲用一古老咒語:「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其餘諸事,恕不奉告。

編按:張詠捷和莎賓娜,是真有其人,分別為《食物戀》《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兩本書的作者;布萊恩則是《手斧男孩》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但他確實已活在我的心中。(上述三書皆為「野人文化」出版)


 
 
Copyright ©2004 讀書共和國
電話:(02)2218-1417 傳真:(02)8667-106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