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世界一百人」中唯一票選出的日本人,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同樣馳名國際。三島才華洋溢,著作在日本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他寫下的劇本至今仍在日、法上演。三島以洗鍊的文字,向世界傳達日本傳統之美,更是提到昭和時代不可略過的文學大師,稱為「日本的海明威」當之無愧!

坊間三島版本良莠不齊,木馬版【三島由紀夫文集】乃唯一中文正式授權版,由日譯權威葉渭渠教授與唐月梅教授領軍,以深厚文學素養,力求達到信、雅、達三要素,原味呈現文學鬼才筆下的世界。

 

日本文學鬼才──三島由紀夫


文/劉黎兒(旅日知名作家)

  三島與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安部公房以及後來的得諾貝爾獎的大江健三郎等都是在國際間聞名的日本作家,其中三島的影響力是最大的,除了因為他自己積極費心努力,讓自己追求美的小說等是被翻譯成最多外語版本之外,他的戲曲作品如《沙度伯爵夫人》,或是《近代能樂集》等不斷在日本以及法國等諸外國上演,是最為多采亮麗的一位作家,但是因為他的自刃的死法,與芥川龍之介或是太宰治選擇相當文學的神祕的死之儀式不一樣,三島在自己四十五歲,知名度已經登上世界頂峰,成為「世界一百人」中唯一被選出來的日本人,他的藝術家地位屹立,美國人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等,但是在此當兒,他對進行軍事訓練的右翼團體的同志留下檄文,並在辭世之歌托付了自己「諫世」的感懷,並衝進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室,然後在陽台上呼籲自衛隊隊員起義,然後用日本傳統的方法自盡,因為是如此的死法,讓三島文學從他死的煞那起便逆光四射,如果不將三島由紀夫的死冷靜地客觀化的話,是無法正確地認識三島文學的。

  終於時間解決了許多問題,二○○○年因為正好是三島自刃卅週年,所以日本乃至世界開始全面重新評估三島,而且比較中立地重他的作品本身來肯定他,各種三島由紀夫全集以及作品論集相繼出版,在美國等地原本有些忌諱的有關三島的國際研討會也開始舉行,三島在日本戰後文學是最重要旗手的地位終於得到新的認識,三島由紀夫論不一定得在通過他的慘絕的死的痕跡也能進行,否則至今世界在論及三島時便先停滯在對他的死的解釋,究竟是純粹的美的行為呢?還是要將唯美主義視為不負責任的逃避?抑或說三島是在活的感覺高昂的瞬間以死來淨化並作英雄式的自我確認呢?三島島對於男性美的崇拜以及對於力量、行動、血的傾倒等,不能不讓德國等國讀者聯想法西斯主義式的美學;但是現在世人終於可以擺脫這些聯想而好好讀三島的作品了。

  一九四五年日本的敗戰,對三島打擊很大,他的身邊的蓮田文學幾團解散、妹妹因傷寒而死,他的情人與別人訂婚等,面對多重衝擊,三島藉著寫作而站起來,當時支撐他的便是川端康成,川端對文壇推薦了三島,讓三島在自己擔任重要成員的鎌倉文庫的雜誌《人間》發表作品,並且要當時的總編輯木村德三對三島善加指導;一九四七年,三島從東大畢業,進入大藏省,但是廢寢忘食地寫作,發表最初的長篇小說《盜賊》,建立新進作家的地位,因此而有了專心從事作家活動的契機,於一九四八年從大藏省離職,一九四九年的《假面的告白》便是三島正式成為專業作家的成名作,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此一作品因為是同性戀者描述自己到自覺本身的特異性為止的過程,也將自己的幼少期與不幸的戀愛經驗等均融入其中,此一作品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愈顯出其重要性。

  一九六四年,正好是東京奧運之年,六五年,三島自己製作、主演的《憂國》電影上映,即物式地展現自己至今所鍛鍊出的日本男性的肉體,影像也是三島的情色與死交錯的一個地點;從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島最後的作品的四部曲的《豐饒之海》的第一部的《春之雪》開始連載,六七年二月起第二部的《奔馬》、六八年的《曉之寺》等,執筆十分順利,但是三島卻因此對於理想的天皇的執著愈來愈頑固,對於日本國家以及社會的現況、方針批判尖銳化;然後自己有強烈的取材意識,進入一種亢奮狀態,不但自己到自衛隊體驗性入伍,而且在身邊召集了一些年輕人,結果僅有前進一途;當時日本大學紛爭愈演愈烈,這也使三島的危機意識愈來愈強;三島是一直認為作者不可能置身於作品世界之外,而且自己練出來的肉體終將老醜毀滅,為了迴避此事發生,或許三島因此選擇在作品《豐饒之海》完成時也毀壞自己的肉體的做法,因為對三島而言,從天皇觀、作品觀、肉體觀乃至行動觀均需頭尾貫徹一致。

  三島自殺後不久,有不少作家均趕到現場,但是東部總監部僅讓川端康成進去,但是未能見到三島的遺體,川端悲痛萬分,因為兩人的師徒般的感情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在三島死後一年五個月,川端也自殺,兩位一直描寫日本傳統之美、代表日本昭和的文學大師之間或許存在無言的默契。

特賣首頁【三島由紀夫文集】【豐饒之海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