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師
陰陽師飛天卷




  

小說陰陽師感想

文/nutty (http://x-patients.org/nutty/) 

讀完兩卷小說《陰陽師》,也許因為非常熟悉情節,我竟覺得開場的庭院,是全書氣氛最佳之處。

描寫庭院中奇花異草的公式一成不變,多看幾次以後,漸漸開始像進入異世界的儀式。「晴明的庭院」這個異世界水氣充盈,香草在一彈指間可以成為美人,萬物看似自由生長沒有秩序,卻依時序慢慢推移。

在晴明家的庭院,時間流動似乎反其道而行。春花秋草自然地應時生滅,身著白衣的安倍晴明與貴族朋友源博雅卻永遠輕飄飄地端坐其中飲酒,講述一個個故事。

歲歲年年人相似。花卻不同了。

草木承天地之情,晴明之意,自由自在地生長。但是號稱擁有自由意志的人或非人,難以忘懷七情六慾,便難以順應自然而活。七情六慾說穿了不過是痴,是執迷。物質可捨,仇恨可忘,執著這道「咒」卻萬萬過不了。至難克服的關卡,是男女情慾。既生欲,則未免有情。由情生欲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於是便糾纏難解。

我在書裡並沒有讀到多餘的道德判斷,更沒有什麼「異史氏曰」,而是以很素樸的心情把一個個執著的故事說出來,因此不管過得了關(〈陀羅尼仙〉)或過不了關(〈鬼小町〉),都使人自然而然地懷抱同情。

夢枕貘的安倍晴明,真是如雲般捉摸不定的人物。把那些《今昔物語》與機鋒妙語拆解開來,小說晴明的形象是很淡薄的。甚至連扁平人物的類型標準都無法達到。倒不是要像住在倫敦貝克街的大偵探一樣抽煙斗、拉小提琴、凡事神經兮兮才叫做「個性」。只是淡泊過了份,很容易成了淡薄罷。

「偵探的朋友」,小說版源博雅給人的印象鮮明多了。他也許是各版本博雅裡我最喜歡的一個形象。脫去了其他版本的稚氣天真,小說博雅把耿直純樸四字發揮到極致,每則故事的中段以博雅的口吻敘述,語氣也十分可愛。我忍不住要像晴明一般稱他一聲「好漢子」。

最縹緲的〈白比丘尼〉是兩冊中唯一發生在隆冬的。我喜歡一切在雪地裡發生的故事,它們經常有說不出來的寂寞滋味。「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寂寞該是連雪中一痕都沒有的。而是徹底的孤絕空白。淡到幾乎沒有的過去,營造出來的神祕感也很好。

我也非常喜歡岡野玲子改編後的〈白比丘尼〉,但那又是另一種滋味了。

直到最後才提漫畫版《陰陽師》,因為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忘記漫畫的印象以後,才慢慢把小說讀完。《生涯一蠹魚》裡提到改編作品的悲哀,說道當《英倫情人》上映以後,小說《英國病人》給人的印象就不怎麼深刻了。我倒不那麼同意蠹魚頭文字至上的看法。畢竟沙漠綿延不絕如同女人的胸骨凹陷,視覺之美是無與倫比也無法想像的。

改編作品的悲哀,在於印象混雜。對原作的意見,也許滲入對其他改編作品的看法而不自知。這對原作並不公平。我還是更欣賞岡野玲子的改編作品,不過,小說開頭庭院水草豐美的繽紛情調,也是無可取代的,這是以黑白兩色構成的漫畫力有未逮之處。

看其他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