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山脈,不再只是地圖上等高線的想像
我遊走到地圖的世界裡將中央山脈走了一遍,起伏的山巒,一顆又一顆的山頭,直線十公里的距離,在地圖上手一劃就結束的距離,每天,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測量出它在我們心裡的距離…
 
文/圖:陳貞秀

  中央山脈,小時候地理課本就時常出現這四個字,書本中的中央山脈是這樣的-----「台灣最長的山脈,北起宜蘭蘇澳,南至鵝鑾鼻,全長350公里,縱貫台灣本島,是台灣東部與西部水系的分水嶺,更是台灣河川的共同發源地…」

  山,我以前不認識,蘇澳的漁港,鵝鑾鼻的海岸我彷彿可以想像,而劃過台灣中心的這道弧線,對當時唸書時的我而言,是沒有意義的一段。

  當爬山開始進入我的生活以後,地圖裡的世界變得有意義起來,還記得剛開始爬山時,跟著人家迷迷糊糊的走,遙望遠方的山頭,領隊的手一指,那是什麼山脈、這座山叫做什麼名字,那片草原是如何如何的,還有那一池高山上的水有何緣由…,彷彿山是他們的老朋友,熟悉地如數家珍。

  而我,看著手邊的地圖,不敢相信這個紙上世界,竟與我真實的生活面對面。握著地圖,我握著一個即將發生的未來。

  我遊走到地圖的世界裡將中央山脈走了一遍,起伏的山巒,一顆又一顆的山頭,上坡之後是下坡,下坡結束又該是上坡了。直線十公里的距離,在地圖上手一劃就結束的距離,每天,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測量出它在我們心裡的距離。

  傳統登山界的中央山脈並沒有從海岸開始走,而是從從北邊的最高峰─南湖大山(位於宜蘭縣)開始算起,結束在南邊的最高峰─卑南主山(高雄縣),全程約200公里,將近200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由此往北或往南延伸之後,山脈的高度就逐漸下降,延伸到海岸。

  還記得南湖大山寬闊的圈谷,有好幾個足球場大,以前常開玩笑說,總有一天要帶棒球上到圈谷來打,而今在籌畫著的旅程中,我們決定將這裡訂為見證愛情的地方。想像著這樣的畫面:在星空、山嵐、在南湖大山的見證下,親朋好友可以來到圈谷,祝福我們。

  一般的縱走隊伍是從北走到南,因為婚禮的考量我們決定從南往北走,從南端的卑南主山走到北端的南湖大山為終點,雖然走的是傳統路線,阿展仍希望能創造出一點點的不同,他提出他對這次縱走的期待------儘量不下公路以及不要補給,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走過中央山脈。

  能不下公路是一個理想,希望更完整地看到中央山脈的全貌。南橫、中橫開通以後,中央山脈被橫切過去,南橫的隧道上還有山路,但是人跡罕至,有一個危險的關山大斷崖要通過。

  曾走過的學長這麼形容:「塔關山有一段稜線瘦稜似刀,兩側斷崖碎石鬆動十分危險。」還有一段路跡不明、從民國六十幾年林文安走過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相關的紀錄,若是平時,對於這樣的未知我會有很多期待,但是在當時不確定背包到底會多重的狀況下,是心裡很大的負擔。

  中央山脈另一個被切斷的地方就是中橫,公路從山的腹部鑿開,無論怎麼避免都還是會經過公路,傳統中央山脈的路是從奇萊主峰的路回到松雪樓,再坐一段車子接到大禹嶺接回中央山脈,而我們選擇從奇萊北壁下來,這樣就不需要搭車,只要走一小段公路就會接回林道。

  奇萊山的北壁是破碎的石坡,紀錄上形容奇萊北壁的岩石鬆動,一個比拳頭大的手點可能輕輕一用力就拔出來了,一般隊伍通過都需要架設繩索確保,多了繩索的重量,在我們連一公克都斤斤計較的狀況下,是一個挑戰。

  此行另一個給自己的難題就是──到底憑靠自己的力量能夠走多遠,承受多少重量?全程不補給嗎?阿展希望能儘量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背的動嗎?我內心是滿滿的疑惑,幾經討論,阿展決定補給一次,一次背25天的糧食,這是我們可以承擔的。

  不趕路、要紀錄生態、要寫下這段旅程的點點滴滴、要到圈谷舉行婚禮,我們要用50 天走過台灣的屋脊,中央山脈,不再只是地圖上等高線的想像。



作者簡介:
陳貞秀,自從大學開始爬山以後,就和山結下了不解之緣,能力不強、膽子也不大,所以喜歡跟著大家一起上山,到山上被迫學習勇敢,憑著一顆憨膽跟了一些後來覺得很危險的路線,硬著頭皮走完,每回都檢討下次絕對不再那麼衝動。每次都以為這次不再是衝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又在一次聚會中衝動承諾縱走中央山脈50天後,要在南湖圈谷結婚......


 
 
Copyright ©2004 讀書共和國
電話:(02)2218-1417 傳真:(02)8667-1065 email:[email protected]